.目前,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取决于症状学的诊断标准,因此医生的询问在诊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心理测试也必须取决于患者或其家人的主动性和真实性。如果患者或其家属故意隐瞒情况,很容易造成诊断的遗漏和误诊,导致治疗的偏差。
第二,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尤其是急性期,药物和心理治疗的效果是有限的,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监督是重要的。如果觉得不能保证病人得到很好的照顾,而病人又有强烈的自杀欲望,建议去心理健康住院治疗。
第三,市面上的抗抑郁药通常一周到两周,抗抑郁药都在说明书中提到抗抑郁药增加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
第四,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医生只能发挥三分之一的作用,而三分之二来自患者自身的调整、家人的情感支持等社会资源。可以看出,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患者家属的作用几乎和医生一样。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非常高,因此预防自杀是家庭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患者家属要善于捕捉患者病情的变化,比如一直抑郁的抑郁症患者,但突然症状明显好转,不做任何治疗,还会说一些安排善后之类的令人费解的话,类似于闪烁其词。家庭成员应该特别小心,以确保病人在视线范围内移动。如果他们不小心,鞋带可能是毁掉病人的利器。
比如饮食方面,多吃海鱼,海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帮助改善抑郁症;日光浴可以让心情舒展;登山、跑步等有氧运动,也能起到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作用,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同时,锻炼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口渠道。此外,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舞蹈、散步、打球、写作、种植花草、养鸟养鱼等动态活动。,也能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首先要督促患者按时吃药,定期看病。这里有些家庭成员有误解。首先是吃药是精神病人,会影响病人的前途。不吃药,至少不会给别人留言。我只想说,对于确诊抑郁症患者,自我调节低,风险太大;第二,家属好转就停药了,感觉好了就没必要吃了。这是的误区。我之前多次强调,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过程,用药需要足够的疗程。在服药过程中,不能保证,更不能擅自停药,会明显增加复发率。我建议明智的做法是和你的主治医生好好沟通,然后逐渐停药。抑郁症一般在好转时会经历三个阶段:睡眠改善、饮食改善、身体不适;思维和行为活动的增加,思维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改变;内在动力的提高和正确情绪释放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