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是第68个卫生日,本次卫生日主题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
据了解,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近20年,抑郁症发病率上升8—10倍,高达4—8%,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占2.5%。尽管抑郁症已成为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病”,但大多数人对其认知不足,认为是种耻辱而采取回避态度,从而造成了我国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抑郁症给很多患者的健康、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那么,为什么抑郁的就诊率低呢?心理医师认为,中国人是含蓄的,更愿意把情感压抑在内心深处,产生抑郁的感受之后会压抑下去,强撑着装作自己没事儿。
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会与抑郁症“不期而遇”,有的人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恢复正常,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却是非常困难,好的办法就是向心理医师求助。
然而很多人因为担心被当成“神经病”而不愿接受心理帮助,有些人走过很长弯路后,才不得不求助心理医师;也有部分患者害怕吃药有副作用或觉得吃药没有用而拒绝服用……种种原因使抑郁症患者往往到了中、重度以上才去就医,这样就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其实很多人对抑郁症存在误解,认为抑郁症是精神病。其实,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而大众观念中的“精神病”是医学上所指的精神分裂症。在理性上,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很接近,思路很清晰,与“精神病”大不一样。
任何人都有可能在其一生中的某个阶段患上抑郁症,没有谁是对抑郁症免疫的。早期情绪异常很可能是抑郁症的前驱症状,只是由于症状不典型,易被患者及家属忽略,从而耽误有利的治疗时机。因此,要注意关注自己和家人的精神状况,进行早期心理异常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伤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