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反复检查手机不少见,不过,正常情况下这种动力定型是节省精力和提率的行为方式,不引以苦为其典型特征。
而强迫症,则“费时性”突出,每天为此付出的时间需要1小时甚至更多,如一小时出不了门;半小时下不了床;二三十遍检查设定的重复动作;洗手洗得红肿掉皮不敢出去社交;控制不住地抠抓皮肤,弄到出血,换另一处再抓,出血处结了痂,又抠,不停不休;专注于他人看起来微小或观察不到的自身外貌的瑕疵或缺陷,甚至要求整形矫正。这些动作行为明显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效率,带来社交功能的损害,到了连自己也无法容忍耐受的程度,以至苦于欲罢不能。
让强迫症患者更痛苦的是“反强迫”。他们出于“别人看我很正常”的想法,会尽量在社交场合避免或稍控制强迫行为,一但独处,其重复思维、行为则不能抑制,更加爆发。
更值得警惕的是,与抑郁症类似,强迫症患者因痛苦、绝望也会出现自杀行为。比如一名女生在国外留学,因常年受强迫症困扰自杀,留下遗书说“不要救我,我太痛苦了”。闫彩然医师指出,“当强迫症患者因难以控制的思维、行为而不能坚持工作、生活,会有强烈的病耻感和无能感,时间久了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事实上,“强迫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率高达60%~70%。强迫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往往是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的共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