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厌学是因为孩子处于抑郁状态。前面说过,对于城市里儿童青少年来说,上学(包括上课外班)几乎是他们的社会功能了,不想上学,拒绝上学,尤其对青少年来说,是社会功能受损。排除了前面说的因素就是不想去了,去上学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兴奋,没有好奇,没有动机和目的。如果孩子同时对别的事情不感兴趣,例如不是很主动地与同学来往,原来曾经喜欢的活动也失去了兴趣,甚至连脾气都没有了,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老气横秋,没有了活力了,那么家长可以初步判定,孩子处于抑郁状态。对于抑郁的处理在后面“情绪”一章里会讲到,如果家长觉察到孩子的抑郁状态,好带孩子去做专业的检查,而不是只盯着上不上学这件事。
2.厌学是因为恐惧状态或适应不良造成的心理障碍。我曾有一个13岁女生的案例,导火索是11月份初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孩子的数学没考好,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她“以后你就不要学数学了,学成这样还学什么学”。过了几天在家长会上也说了类似的话,孩子的父亲当场跟老师争执了几句,老师生气走了。之后孩子的父亲给老师发信息解释,表示道歉希望继续沟通,但老师一直没有回信。几天后,孩子上学时走到学校门口,无论如何也迈不进去,全身颤抖,心跳加速,出冷汗。另一例是刚上初一的男生,12岁,没有任何导火索事件发生,就是不愿去学校了。离学校还有三百米,几乎是一步一挪,到了校门口,要是有认识的同学或老师打招呼,也许就能进去,否则,会发生大腿肌肉痉挛、冒冷汗、脸红、呼吸急促等生理现象。家长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些状态是装不出来的。同样,家长需要带孩子做专业的检查和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