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头号公共健康问题。据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第四大疾患。
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保守估计,全共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在全的发病率约为11%,严重的患者中有15%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2/3的患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100万。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抑郁症轻度病人主要表现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中度患者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和失眠多梦等。重度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悲观厌世、绝望、自责自罪、幻觉妄想、食欲不振、体重锐减、功能减退、并伴有严重的自杀企图甚至自杀行为。
很多人一旦患上了抑郁症,往往首先从自己的性格方面找原因,认为抑郁症是由自己的性格缺陷造成的。
临床观察发现,抑郁症确实和某些性格特征有一定关系。这些特征可以称之为“抑郁性格”,过于敏感、爱挑剔、容易对自身或环境产生不满,容易产生担心和焦虑情绪。有悲观倾向、凡事总看到消极的一面、容易多愁善感。太过严于律己。不苟言笑、喜欢独思、过度节制。自信心不足、主动性不高等等。但是,抑郁性格并不是造成抑郁症的必然原因,所以请不要对号入座。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成分,也叫“抑郁情绪”。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在说“郁闷”、“烦躁”、“别理我、烦着呢”等语言,实际上都是抑郁情绪的代名词。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不同,正常人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抑郁症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抑郁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能恢复心理平稳。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恶化。精神医学规定,一般抑郁情绪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则可以肯定是病理性抑郁症状——抑郁症。
话太多的人也可能是患抑郁症
有的人脾气突然变大了,火气很盛,别人不敢惹,过后自己也后悔,可就是控制不住。
不少人都认为抑郁症主要的表现就是孤僻、不爱说话。但是现在研究发现,过分爱说话的人往往由于内心焦虑,需要经过不断说话来释放,所以话太多的人也可能是患有抑郁症。这些人身边的亲友常这样反映:“跟他聊天光听他说话,听得我都烦了。”这也反映了这类人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说话可以被称为“口腔攻击”,就是通过说话来表达攻击性,把自己的内心压力倾倒给别人,一旦别人不接受或暂时失去发泄对象,他们的压力就会积攒起来,给自己造成伤害。这样的抑郁症,经常会伴有言语攻击或暴力行为,并且越抑郁越激烈,对他人有一定的伤害性。
这样的抑郁症,经常会伴有言语攻击或暴力行为,并且越抑郁越激烈,对他人有一定的伤害性。另一方面,他们的抑郁一般不会特别重,因为他们能够发泄出来,让别人代替他们承担。这样,他们的内心就有了出口,使抑郁情绪得以减轻,而不像一般抑郁症那样只知道自己“咽苦水”。
其实,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并不是只有通过向别人倾诉才能缓解抑郁。可以给自己多找一些更好的方法改善情绪,比如做运动、看球、唱歌等,这样既能让自己舒坦,也不至于让别人觉得你话太多而嫌烦。
此外,要时不时地暗示自己要平心静气,但也不要变成另一个极端--压抑自己的情绪,要相信事情都会有解决的办法,那些坏心情会随时间渐渐淡去。
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是去专科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科学合理治疗,治疗通常需要综合性的方法,不可单纯依靠抗抑郁药,进行正规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