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行为模式通常明显或极端地偏离某一特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是接人待物方面),通常表现为人格各成分之间的失衡或人格性质上的失常,患者对社会坏境适应不良,已影响到其社会功能,常使自己和社会蒙受损失,并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
个人虽然无认知功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此症状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并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身。
因此,人格障碍中的人格特征偏离正常的是广泛的、稳定的、的,且已18岁,病程至少持续2年。
人格障碍往往由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婴幼儿期缺乏母爱等心理发育因素和不良社会风气等环境因素综合形成,其中幼年期家庭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
强迫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主义,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具体表现
1)墨守成规。对任何事情,个体都要遵循自己的特定的习惯或方式,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仅要求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别人也这样做,否则个体就会感到焦躁不安,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缺乏了随机应变的能力,难以适应新的情况。
2)过分疑虑。个体常常感觉到不安全感,总是担心生活发生什么意外和变故,疑虑重重又难以摆脱;对于自己的工作计划也好,生活计划也好,总之对于即将要实施的计划反复检查、核对,唯恐出现差错;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总是找借口拖延或者避免做出决断。
3)苛求。个体过分注重细节,整日沉浸在细节琐事之中,事事小心,唯恐不够,因而显得拘谨、刻板、缺乏满足的内心体验,反而常常处于自责、内疚和悔恨之中,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况。
注意要点
1)个体凡事都要遵循严格的习惯或规矩,否则就难以忍受。
2)常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常处于紧张焦虑和自责之中。
3)不允许生活习惯和规律的变更,难以适应新的情况和环境。
治疗:
1)的心理咨询,根本上就是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种种行为,情绪,思维等。然后和来访者一起去探讨,形成这种固有模式的可能性。
看见,即疗愈。
2)强迫性人格的治疗,“夸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模拟来访者的行为,情绪,思维等,通过戏剧性的表演,夸张的表现出来,让来访者自己看到都觉得好笑,荒诞,无聊。这样的方式,来访者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具有趣味性,同时来访者也不会收到攻击。
后,这是写给咨询师的话:每一个来访者都是天使,所以咨询师自己的接纳度要广一些,每个人都值得包容。当然,咨询师如果感到疲惫,或者这个来访者让你感到强烈的不适感,攻击感,也请咨询师转介。毕竟匹配度很重要。
新手咨询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讨好来访者的问题,因为没有个案,所以新手咨询师很容易想要留住来访者。事实上根本不需要,激发来访者的动机,让来访者自己改变是重要的,而不是强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