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心理犯罪如何预防
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犯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偏离行为,但病态心理犯罪与普通犯罪在其根源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即病态心理犯罪的根源是犯罪行为人的精神障碍。因此,魏羽主任表示,预防病态心理犯罪的就必须立足于减少病态心理的发生以及对业已发生的病态心理者进行积极的治疗。
对于预防病态心理犯罪的具体做法,魏羽主任给出了如下建议:
1、重视对病态心理的科学研究
针对病态心理犯罪的特点,应着重加强对产生病态心理的各种因素的科学研究,加深对病态心理产生机制的了解。一般认为病态心理的产生受生物学因素、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共同影响。因此,病态心理犯罪案件不仅需要犯罪学家的介入,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应该积极地介入以进行相关的研究。
2、加强精神医学的相关研究
必须加强司法精神病学的科学研究,加强精神卫生专业队伍的建设。因为如对病态心理犯罪人员进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并把他们与普通犯罪人员相区别对待,他们就可能得到更好的改造,这样就会减少重复犯罪。
3、消除社会现实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因此心理的变态也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某种扭曲。所以,确保社会公正、消除贫困、让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实现其社会价值、让家庭都能发挥其社会功能,这是消除病态心理犯罪产生的根本途径。
4、及早干预诱发心理病态的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重大生活事件的打击,如亲人死亡、家庭不和、失业、离婚、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各种精神紧张如社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人身纠纷等。遇到此类事件如不及时加以疏导调适,就会使个体的心理控制或调节难以负重,终就有可能导致个体形成病态心理。因而,社会有必要建立一个干预机制来承担疏导、消除这些影响之职责,以确保个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