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焦虑越多,对孩子的要求就越多。
很多人说我们这一代父母是焦虑的一代,特别是大城市里的中产阶级。
他们通过努力拼搏换来如今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生怕孩子不如自己,所以内心其实不断地加力。不仅勉励自己加油,更是期待孩子超越自己。
后,不知不觉加在孩子身上的担子就重了。
还有一种是社会大环境急剧转型下的整体焦虑。
要知道我们经常呼吸雾霾,吃的米和油,喝的水,孩子的奶粉,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的这些做父母的早吓怕了。
另外就是很多以前没有的问题也产生了,比如沉迷电子游戏和手机的孩子越来越多。
而以前充其量也是沉迷电视机或者过于顽皮而已。
还有老问题出现新的变异,比如校园欺凌,变得更加恶劣。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说,如今养育孩子,创富已经没有健康心理培养重要。
因为如今的孩子有更多的心理问题。
……
说起来,真说不完。
所以,要做一个好父母,怎么会不焦虑呢?
适当的焦虑非常正常,就算犯了错,也很正常。
放轻松一点。
孩子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
只是你不要一次又一次重复的犯错就好。
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的,只要我们够努力,我相信有出路。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很多妈妈随便一说,就能指出孩子身上那一堆的问题。
那往往是自己的焦虑开出的花朵。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的问题。
你说孩子敏感,难道孩子不是受了你性格的影响,变得不稳定。
你说孩子不自信,往往是你的期望太高,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如预期,你就发脾气,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产生挫败感,慢慢地变得缺乏自信心甚至是畏缩。
你说孩子不够独立,往往是你过分保护造成的,孩子次试着自己去挤牙膏,你怕孩子挤得地上到处都是,于是给孩子挤;当孩子次想自己系鞋带,你又觉得他动作太慢,边唠叨边给系好了。
你总是说孩子不吃饭,但孩子指着谈糖果说饿了,你就放任孩子去吃。真正吃饭的时候,肚子饱饱的,孩子不想吃,然后又怕孩子饿着,捧着一个饭碗跟在后面跑。小小的孩子以为这是一个吃饭游戏,每次都要玩到尽兴,饭也凉了。而你在追逐中觉得自己尽力了,是熊孩子自己不吃。
孩子的问题往往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在指责一个孩子的不良习惯之前,先把大人拿出来捋一捋。
后会发现,问题基本在大人的身上。
教育是一种自醒,为人父母要抓住这次自我成长的机会。
因为很多人从学校出来之后就不会再次捧起书本,但是很多妈妈在有了孩子之后又捧起了书本。
还有很多的人,成年之后就觉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天地之间,唯我独尊。
组建家庭后也是棱角分明,遇到问题互不相让,没有谁会去认真反省自己的问题。
有了孩子之后,会发现原来自己的问题还不少,在孩子的身上一一呈现出来。
很多人小时候觉得父母有些地方不对,但是自己做了父母却又是父母当年的模样,更神奇的是还映射到了孩子的身上。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家庭。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
因为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幸福。